众所周知,陈赓作为开国大将之一,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重大战功,赢得了历史的赞誉。然而,鲜有人知晓的是,他和另一位开国大将谭政,竟是出自同一个村庄的老乡。实际上,谭政投身于革命运动的原因,与陈赓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
回想当年,谭政的父亲在村里愤愤不平地指责陈赓的父亲:“全是你儿子的错,拐走了我儿子。”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陈赓自幼便被送到私塾学习,而开设这间私塾的正是谭政的父亲。由于当时交通极为不便,陈赓的家距离私塾较远,往返之间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进度。为了缓解这种困境,谭父主动提出让陈赓住在他们家中,这样,两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不仅能共同学习,也能够互相扶持。 在那段时光里,陈赓与谭政在学习上互帮互助,逐渐形成了如同手足般的深厚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情谊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然而,后来陈赓考取了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而谭政则希望能与他一同前往,但谭父的思想较为保守,始终不肯允许儿子踏出家乡太远。最终,陈赓独自踏上求学之路,在那所校园中接触到了许多激进的革命思想,并在每次回家的时候,向谭政倾诉那些耳闻目睹的新鲜理念。 与此同时,陈赓所在的家庭相对开明,他的父亲总是尊重他的选择。因此,毕业后他顺利考入了黄埔军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与此同时,谭政在完成高中学业后返回了家乡,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在乡村教书的日子过得宁静而安稳,仿佛外面的世界与他无关。然而,夜深人静之时,他的内心常常涌现出陈赓曾与他探讨的革命理论,这让他感到不安与困惑。 日复一日,谭政对这种平淡的生活心生厌倦,他逐渐意识到,这并不是他内心真正渴望的生活。他渴望出走家乡,去一个更广阔的地方追逐自己的理想,追寻那份内心深处的激情与荣光。终于,在心中积累已久的冲动不能再忍耐之际,他决定给陈赓写一封信,表达他想要参军的愿望。正好那时,陈赓已是国民革命军的一名营长,得知老友的决心后,他欣喜若狂,立刻写信回复,告知谭政不久后将有招兵的机会,并且会派自己的副将去寻找他。 不久之后,陈赓的副将如约找到了谭政的家,说明来意。然而,当谭政准备离家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谭父认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便会性命堪忧,他不明白为何儿子一定要放弃安稳的生活向死而生。“我绝不允许你离开!”谭父的语气激昂,似乎在捍卫他所认为的正义。 面对此情此景,谭政却坚定地说道:“父亲,现在外面局势动荡不安,如果我们不勇敢去保卫家国,安然无恙的生活终究也只不过是泡沫而已。我希望您能理解,男子汉就应当顶天立地。”经过谭政的耐心劝说,最终谭父 reluctantly 点头同意。就这样,谭政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告别了父母,迈上了属于他自己的革命之路,从此走向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个时候的陈赓与谭政,依然只是在队伍中默默无闻的一份子,谁能想到,他们日后的成就会如此辉煌?1955年,在北京中南海的授衔仪式上,陈赓与谭政双双被授予大将军衔,这不仅是对他们多年辛勤耕耘的认可,更是对他们不屈不挠精神的深切褒奖。这曾经在私塾中一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两位年轻人,最终携手创造了无数荣耀与辉煌,成为了伟大的开国将领。
发布于:天津市掘金配资-炒股配资平台-线上配资炒股-线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