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驾驶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安全探索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安全隐患往往源于疑难的小概率事件,或是多个小概率事件叠加后的爆发,诸如软硬件失效、极端场景突现等。
因此,轻舟智航遵循“安全顶配”逻辑的产品准则,秉持“以创新驱动安全 以安全定义智驾”的技术理念,提出全新命题 —— 推动智驾安全从行业常见的 99.99%,向 99.99999% 进化。为实现安全智驾的目标,我们既要严格遵循汽车行业标准规范的开发要求,更要从技术层面加强创新,攻克潜在的、前所未有的难题,持续提升安全性能,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
从 99.99%达到 99.99999% 的变化,并不代表严谨的定量分析,而是一种定性的理念。围绕这一目标,轻舟智航提出三个具体思路:
最首要且长期的任务是解决长尾问题、覆盖特殊场景。轻舟智航依托数据驱动的研发体系,从上一代 BEV 感知架构,到最新的端到端架构,都具备行业领先的底层技术优势。轻舟可以通过数据去驱动模型的训练来解决长尾问题,同时借助数据增强、仿真模拟等手段不断优化体系效能,赋予系统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同类问题的高效解决。在数据层面,一方面基于超60万用户的海量使用场景中挖掘典型数据,另一方面针对特殊场景主动采集,不断扩大数据覆盖范围,持续优化智驾系统在非常规场景下的表现。
展开剩余76%在技术应用上,轻舟智航提出的「安全的端到端」在模型训练层面实现了两大技术突破。一是轻舟将独创且已得到充分量产验证的「时空联合规划」的经验融入One Model 端到端模型设计中,同时创新性地类比大模型的安全对齐,让模型规划的轨迹符合人为定义的安全机制。二是针对离线的模型训练,轻舟智航也构建了基于运动模拟的世界模型,可批量生产大量的长尾场景和罕见的安全临界场景。
持续收集长尾场景
持续收集长尾场景
轻舟智航通过加强对特殊场景的积累与识别,优化主动安全策略以规避风险,例如面对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系统将主动降低巡航车速,并拉大跟车距离,提升行车安全性;面对施工路段,当发现自车驶入施工车道时,系统会结合地图导航和实时感知综合判断,提前 300 - 500 米规划变道,远离施工区域;若识别到前方多条车道施工且无变道空间时,系统会在 300 米外将巡航车速降至 100kph,确保车辆能平稳刹停,有效规避碰撞风险。
遇到施工阻断道路,车辆提前变道避让
雨天视线受阻时采取降速及拉长车距的措施
第二是提升系统失效安全设计(Fail-Safe Design),其中关键是轻舟构建了完善的故障监测与处理机制。在系统与模型设计上,轻舟智航全方位考虑失效可能性。例如在纯视觉方案中,模拟相机逆光、遮挡等情况,对单传感器失效的情况进行模型训练;在无图方案里,刻意输入错误地图数据,避免模型过度依赖地图先验,从算法层面降低失效风险。此外,域控诊断模块实时监控域控内外故障,并根据严重程度采取分级响应,包括功能降级、提示用户接管,若用户未及时响应,系统将自动引导车辆安全停车,并上传数据至云端分析。
侧向摄像头遮挡后无法变道;前视摄像头遮挡后无法启动NOA
面对智驾系统潜在的各类失效风险,轻舟智航凭借从L4研发积累的技术理念,构建起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考虑到 L2 系统无法依靠大量硬件堆叠,轻舟智航通过异构传感器融合进行冗余设计,利用前向配置多个相机、毫米波雷达及激光雷达,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在模型冗余层面,轻舟已量产采用 BEV+Mono 两套视觉架构模型,可在其中一套失效时继续工作,确保感知结果不受影响。
三是基于人机交互反馈提升主动式安全保护。基于大量用户使用数据与反馈,轻舟智航联合头部新势力车企,针对多种潜在风险场景,落地了一系列主动式安全策略,通过人机交互反馈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安全保护。
在防止用户误操作方面,当检测到用户在智驾过程中起身或解开安全带超过 5 秒,系统立即发出接管提示,并同步增大方向盘接管力矩,避免因身体误触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通过监测主驾座椅角度,一旦发现用户躺平,系统持续提醒用户接管,直至恢复正常坐姿,防止因驾驶姿态不当引发危险;若监测到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或注意力分散,系统会及时发出接管提示,若驾驶员未响应,车辆将在本车道内安全刹停;针对用户可能出现的误踩加速踏板或未及时关注路况的情况,系统会迅速发出有效提醒,促使用户减速或解除误触。
发布于:北京市掘金配资-炒股配资平台-线上配资炒股-线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