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值此孔子诞辰2576周年前夕,中原国学讲堂“弘道之行 寻迹孔子”系列讲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多功能厅拉开序幕,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庚香研究员应邀首讲“从孔子周游列国读懂中华礼乐文明”。河南博物院党委书记楚小龙、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中原传媒股份公司总编辑董中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办公室主任宋淑芳、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许绍山等领导出席活动,来自郑州及周边地区的热心观众、青年学生和媒体代表等近400人参加讲座。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作为特别主持,上台为“弘道之行 寻迹孔子”系列讲座活动开场,并热情介绍了本期讲座的主讲人李庚香。随后,李庚香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以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在河南所遇到的人和事为切入点,为大家娓娓道来“至圣先师”的礼乐之道,并深刻剖析孔子思想体系的精髓要义,重新审视孔子思想的时代价值,与观众共同探讨其智慧对现代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的启示。
李庚香谈到:“我们今天重提孔子这段周游列国的历史,细数那十四年的得与失,从‘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到六十八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的思想体系、他的人格开始成熟。他所行的万里路,离不开我们中原厚土的风霜与滋养;他遭受的磨难亦是收获,虽然政治理想没有得到各国国君的采纳,但他和持不同主张的人进行辩论,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视野和感受。”他同时表示:“孔子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就是从小康社会‘天下归仁’走向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在周公设计的礼乐基础上用‘礼’来规范行为、构建秩序,用内心的‘仁’唤醒自觉。在‘礼’和‘仁’的互相博弈中把握‘中庸’这个原则,最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展开剩余53%在讲座的最后,李庚香对孔子思想中“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的进行了升华,谈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他认为,“两个结合”造就了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孔子的礼、仁、中庸思想,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高效能治理有着重要启示。
讲座结束后,李庚香亲切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观众热情高涨,提出多个问题,李庚香耐心解答观众疑惑,抒发了独到见解。观众反响良好,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全民阅读和书香河南建设,中州古籍出版社已连续5年举办“9·28孔子诞辰日”主题阅读活动。今年恰逢李庚香的新作《行走中原 孔子周游列国那些事儿》即将付梓,河南博物院“孔子周游列国”展览亦将于11月开幕,推出了这一主题讲座,是出版与讲座、展览、媒体互动的一次积极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从陈蔡绝粮的坚守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孔子周游列国的车辙,终将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精神路标。孔子的礼乐之道恰似一把打开中华文明传承之门的钥匙,让千年前的思想在“弘道之行 寻迹孔子”的主题下再度焕发光芒。
据悉,本期讲座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博物院主办,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州古籍出版社承办。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发布于:河南省掘金配资-炒股配资平台-线上配资炒股-线下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